近年来,随着河蟹养殖业的迅猛发展,河蟹市场出现了新的变化,小规格蟹滞销价跌,大规格优质蟹仍呈供不应求的趋势。欲想养大蟹必须有优质蟹种作保证,各地对蟹种的需求与日俱增。利用稻田培育蟹种是解决蟹种问题的较好途径,但必须重视以下几个技术问题。
 
一要重视规格和质量
要求培育扣蟹的大眼幼体(即蟹苗)来源要正宗,**是湖泊中用长江水系蟹种育成的亲本,大眼幼体繁殖符合标准化,忌购“花色苗”、“海水苗”、“嫩苗”、“高温苗”、“待售苗”、“药害苗”、“蜕壳苗”。育出的扣蟹要求规格整齐,体质健壮,活动敏捷有力,无残肢断足,无伤病,无蟹奴、纤毛虫等寄生虫附着。尤其是对规格的要求:以100~300只/kg为宜,规格过小(1000只/kg左右)则失去养大蟹的价值;规格过大(30~50只/kg),易导致性早熟。
 
二要重视仔蟹分阶段培育
分阶段培育是提高稻田培育蟹种成活率的关键。一般分两个阶段:**阶段由蟹苗养成Ⅲ期仔蟹(也称“豆蟹”),此阶段经历13-15天,放苗时间**在6月上中旬,在暂养池中培育,每期的规格标准为:Ⅰ期4万-14万/kg、Ⅱ期2万-4万只/kg、Ⅲ期1万-4万只/kg。第二阶段由Ⅲ期仔蟹育成扣蟹,此阶段至10月底结束,仔蟹进入稻田中生长,以后每期的规格标准为:Ⅳ期0.4万-1万只/kg 、Ⅴ期1600-4000只/kg、Ⅵ期400-1600只/kg、Ⅶ期200-400只/kg 、Ⅷ期100-200只/kg。根据上述规格标准,在培育过程中定期抽测,视情况采取“控制”或“促长”措施。
三要重视调节水质防缺氧
仔蟹进入稻田以后,尤其是7月上旬-9月底这段时间,据测定此时稻田中水的溶氧量为1.3-4mg/l(毫克/升),缺氧严重时仅为1.3- 2.0mg/l,河蟹在仔蟹阶段的窒息点为2mg/l,因此要使仔蟹顺利地生长发育,溶氧必须在4mg/l以上。主要是秧苗老叶、田中蟹不摄食或摄食不完全的水草和一些刚毛藻类腐烂,以及仔蟹的排泄物、动物分解产生氨态氮,而导致水质败坏,溶氧降低,轻则影响河蟹生长、蜕壳不利,重则导致幼蟹停止生长、负生长和死亡。预防措施是增加换水次数、清除河蟹不摄食或摄食不完全的水草,不投腐烂变质饵料。
 
四要重视仔蟹上岸的预防
大眼幼体变态为Ⅰ、Ⅱ期仔蟹后,仔蟹上岸不下水,或者赶下水后又立即上岸,或者死在水中,有的死亡率高达95%。原因:蟹苗质量差,消化器官发炎,饵料不适口、摄食量不足,水质恶化,纤毛虫附着和滥用药物等。应针对上述情况采取相应的对策:一是选择优良蟹苗,科学合理放养;二是适时调节水质,设置好附着物;三是肥水培养基础饵料,投喂适口性好、营养全面的配合饵料;四是适当调节池水盐度,合理使用药物预防。
 
五要重视控制扣蟹性早熟
性成熟扣蟹对生产的危害较大,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一般于3月底4月初开始死亡,死亡率高达60-90%。死亡个体大都在30-50g/只之间,也有16- 29g/只的蟹种发生死亡的现象。控制性早熟的措施:适量投喂饵料、降低积温、增加密度、调节水质等。
原标题:稻田培育扣蟹要重视的几个技术问题|螃蟹养殖
很赞哦!(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