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黄萎病有什么症状?棉花黄萎病的发病条件是什么?棉花黄萎病的传播途径是什么?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方法有几种?以下耕种帮就作简单介绍,供网友们参考。
一、棉花黄萎病症状及危害棉花黄萎病是棉花生产上的毁灭性病害,已成为棉花生产的主要障碍。由于病菌能在土壤中长期营腐生生活,生产上又缺少有效的抗病品种,所以防治上较为困难,减产20%~60%,同时纤维品质也受到影响,表现为纤维缩短,强度降低,该病在各棉区均有发生。棉花黄萎病棉花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黄萎病的发生较枯萎病晚,苗期3~5片真叶时,开始显症,7~8月份开花结铃期为发病盛期。1、棉花苗期受害症状:病叶边缘开始褪绿发软,呈失水状,主脉间出现不规则的灰色或淡黄病斑,逐渐扩大变褐,失水干枯,茎部维管束明显变褐,发病较严重时会造成死苗。2、棉花成株期受害症状:棉花一般在开花结铃阶段发病,病株常于下部叶片逐步向上发展,病叶边缘稍向上卷曲,叶脉间产生淡黄色不规则病斑,叶脉附近仍保持绿色,成掌状花斑,类似西瓜皮状。严重时叶片枯焦,脱落成光秆,有时病株的基部或落叶的叶腋里,可发生嗷芽或枝叶,病株一般不萎蔫,能结少量棉桃。在久旱后遇暴雨或大水浇灌时,产生急性症状,表现出棉叶呈水烫状,然后萎蔫下垂,迅速脱落呈光秆。病株茎部剖开有褐色条纹。
二、棉花黄萎病传播途径和发病原因棉花黄萎病的病原以菌丝体及微菌核在棉籽短绒及病残体中越冬,也可以在土壤中或田间杂草等其他寄主植物上越冬。病菌核抗逆能力强,可在土壤中存活8~10年。在条件适宜时,越冬黄萎病病菌直接侵入或从伤口侵入根系,病菌穿过皮层细胞进入导管并在其中繁殖,产生的分生孢子及菌丝体堵塞导管,阻碍水分和养分的运输。此外病菌产生的轮枝毒素也是致病重要因子,具有很强的致萎作用。带菌种子和棉饼的是远距离传播重要途径。病枝病叶等随风雨、流水的扩散,是近距离传播的主要因素。土壤中的病菌也可依靠田间管理、灌溉等农事操作进行扩散。此外,在湿度适宜时,病斑上长出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亦可落入土壤,或随气流传播到周围。
棉花黄萎病一般在植株处于现蕾开花阶段开始发病,若棉株现蕾开花早,则发病提前。棉花黄萎病菌存在生理分化现象,不同地区的菌种致病力有显著差异。此菌生长适温为22.5℃,但在30℃高温下虽生长缓慢而仍能生长,**适pH值为5.3~7.20适宜的碳源为蔗搪、葡萄糖。 棉花黄萎病发病条件:黄萎病的发生与温湿度关系密切。发病适宜温度为25~28℃。高于30℃,低于22℃,发病缓慢,高于35℃出现隐症。在温度适宜范围内,湿度、雨日、雨量是决定该病消长的重要因素。雨日多、雨量大,发病重。棉田间排水不良、或棉田连作均、或施用未腐熟的带菌肥料、或大水漫灌,能造成病区扩大及病情加重。
三、棉花黄萎病防治方法1、种植使用高抗病品种,是充分发挥品种遗传抗病性,控制棉花病害**经济有效和**安全的措施。主要抗病品种有冀棉669、冀棉653、国欣3号、鲁棉21、冀杂566等。2、做好检疫工作,保护无病区,禁止从病区调种进入无病区,严防病区扩大。3、实行水旱轮作,有条件的棉区可实行与水稻轮作,土壤在淹水缺氧的状态下,易使微菌核死亡,减轻发病。由于病原的寄主范围较棉枯萎病更广,并有大量杂草寄主存在,因此在轮作时必须清除田间杂草。4、棉花不偏施氮肥,做好氮、磷、钾肥合理搭配,提高抗病力。改善棉田生态环境,及时中耕除草,防止棉田湿度过大,忌大水漫灌。5、棉花种子用0.5%os~施特灵40倍液、或9.5%克黄枯60倍液、或0.2%抗菌剂402药液在55~60℃下浸种30分钟后播种。6、用3%广枯灵500倍液水剂喷苗床,进行苗床消毒。7、在棉花发病初期叶面喷0.5%os~施特灵500倍液、或用9.5%克黄枯300倍液、或12.5%治萎灵200~250倍液灌根;或36%三氯异氰尿酸可湿性粉剂80~100克/亩、或0.5%氨基酸寡基酸糖素水剂400倍液喷雾,隔7天喷1次,连续2~3次。如您有更好的防治方法,请在下方留言告诉我们,耕种帮感谢您的支持。
原标题:棉花黄萎病怎么治疗? |棉花病虫害防治
很赞哦!(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