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网2023年07月27日 16:13原创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气象灾害占各类自然灾害的70%以上。气象防灾减灾关系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民安全福祉,是国家综合防灾减灾救灾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
回眸“十三五”,气象防灾减灾工作以更加贴近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服务理念、更完善的防灾减灾体系、更高的灾害监测预报服务质量、更强的预警信息发布能力,切实守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理念升华,守护生命的初心更坚定
2016年7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河北唐山时提出综合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的重要论述,对处于自然灾害防御链条第一环的气象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新中国气象事业7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对气象工作的重要指示将保障“生命安全”置于首位,昭示防灾减灾是气象工作的政治之责、核心之要;“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这一部署要求,则深刻阐明气象在国家综合防灾减灾救灾中的定位和作用,是对“坚持以防为主”“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理念的进一步聚焦与巩固。
“十三五”期间,中国气象局党组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统筹部署,提升能力,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贯穿始终——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重大气象灾害、重大活动、重大突发事件应急服务保障能力全面提升。2016年,聚焦G20杭州峰会气象保障服务需求,气象部门调派国家级技术团队和4架飞机赴浙江,及时开展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高效服务保障获得党中央高度肯定。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发挥预警发布枢纽作用,全力做好疫情防控预警和相关信息发布工作。面对今年我国遭遇1998年以来最严重汛情,各级气象部门提早研判、准确预报,全方位联动服务守护生命安全。
注重灾前防御,气象灾害风险业务成效凸显。继2018年完成全国所有区县山洪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后,2019年气象部门实现气象灾害风险数据共享应用,产品可细化至重点区域和隐患点。今年年初,中央气象台改进全国天气会商,增加灾害风险预报模块,展现出气象部门推动天气预报向基于影响的预报和基于风险的预警延伸的决心。
这组数据更有说服力——截至2020年,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占GDP比例从20世纪90年代的3.4%下降至0.6%;全国因气象灾害造成的死亡人口从20世纪90年代年均5000余人下降至近五年的2000人以下,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进一步夯实。
凝聚合力,气象防灾减灾体系更健全
2016年12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出台,成为指导我国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具体行动纲领。2019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体学习中强调,要健全风险防范化解机制,坚持从源头上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真正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作为应急管理工作的“前哨”,气象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
改革创新体制机制是气象防灾减灾的强大动力。“十三五”期间,气象部门充分发挥垂直管理部门优势,进一步健全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工作机制,凝聚部门上下、行业内外的强大力量,构筑起上下协同、左右联动、区域联防、公众参与的防御模式——
密切对接国家战略要求,聚焦全年重点工作,气象防灾减灾体系框架自上而下稳步搭建。逐步构建新时代气象防灾减灾体系,提出建设“五大体系”、发挥“六个作用”、开展“七大行动计划”,推进防灾减灾政策环境和体制机制战略研究。开展汛期气象服务准备工作检查,通过“一省一单”形式,督促各单位及时整治风险隐患。开展基层气象防灾减灾“六个一”基本能力建设,建立基层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建设评估机制,促进基层气象防灾减灾向标准化、规范化迈进。
推动基层防灾减灾融入式发展,完善群测群防体系,气象灾害防御机制逐步健全。截至2020年,全国2090个县制定气象灾害防御规划,2.8万个乡镇将气象灾害防御纳入政府综合防灾减灾体系,15.47万个村(屯)制定气象灾害应急行动计划,5.73万个重点单位或村(屯)通过气象灾害应急准备评估。建立由30个部门组成的国家气象灾害预警服务部际联络员制度,气象灾害信息双向共享部门达508个。全国现有7.8万个气象信息服务站、76.7万名信息员、1009个标准化气象灾害防御乡镇、1422个防灾减灾标准化社区。
矢志笃行,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更牢固
当前,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直接关乎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在复杂的灾害链条中,气象因子往往处于最前端,做到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事关防灾减灾救灾工作能否“防在未发之前、抗在第一时间、救在关键环节”。
“十三五”期间,气象部门把防灾减灾工作作为头等大事,通过气象现代化建设潜心“修炼”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真功夫”,为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持续发力——
立足气象灾害“前哨”定位,加快科技创新,气象灾害监测预报能力不断提升。“海-陆-空-天”四位一体的气象灾害监测站网,以及沙尘暴、雷电灾害、强风等一批专业气象灾害监测站网逐步建成,基本消除气象灾害“盲区”。智能网格预报业务、实况业务加速发展,精细到乡镇的气象预报系统、灾害性天气短时临近预报系统高效运行,把脉台风、暴雨等灾害性天气更加精准。
聚焦预警信息发布“最后一公里”问题,拓宽发布渠道,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播能力显著增强。建成国、省、市、县四级相互衔接、规范统一的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横向汇集16个部门76类预警信息,实现预警信息1分钟内到达受影响地区应急责任人、3分钟内覆盖应急联动部门、10分钟内有效覆盖公众和社会媒体。建成41.6万套农村高音喇叭、15.1万块乡村电子显示屏、近海海域8个海洋气象广播电台,推进预警信息到村到户到人。
围绕“一带一路”服务需求,加强区域合作,全球气象灾害服务能力稳步提升。建成亚洲区域多灾种预警系统,实现亚洲区域预警信息汇集与产品共享,预警信息与60个世界气象组织成员互联互通。开展全球重点城市、景区、机场等气象服务,提供全球300万个站点、近100种语言的天气信息查询。
不仅如此,“十三五”期间的新技术、新理念、新需求也为气象防灾减灾带来了新变化。全国预警信息立体传播网络累计服务超过10亿人次。开展基于5G通信的预警信息靶向发布试点工作,发布正确率提升至99.98%。
回首“十三五”,气象防灾减灾工作亮点突出、成绩斐然。展望“十四五”,锚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更将扎实推进、步伐铿锵。
很赞哦!(3)
©富田网 版权所有 2012-2023 wuhanzpjj.com
备案号:赣ICP备2023005679号-1 赣公网安备36073002000079号
版权申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xiajingzpy@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