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网2023年07月21日 05:26原创
【都是一家人 共过好日子】
易地搬迁、产业扶贫、绿色发展,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到玉树藏族自治州——
行走两州间,触摸脱贫攻坚的脉动
光明日报记者 万玛加
这是一次翻越重重山峦,横穿三江源的采访。
巍峨的巴颜喀拉山脉,将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和玉树藏族自治州隔在了它的南北两侧,它也是青海省境内黄河与长江的分水岭。
这里山峦起伏、江河纵横,这里雪山皑皑、天高云低,这里风景旖旎、引人入胜,三江之源不仅是生态建设的重点区域,也是“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
近年来,青海省坚持生态保护与扶贫开发并重,通过实施美丽乡村、易地搬迁、产业扶贫一系列扶贫项目和富民举措,点燃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梦想与激情。
易地搬迁过上新生活
“通电通水通路不说,我们村里现在还通公交车,你相信吗?过去在山里,我进城只能骑马啊!”说起现如今的幸福生活,43岁的杨宗泰乐开了花。
3年前,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杨宗泰“没花一分钱”从50公里以外祖祖辈辈生活的青根河村搬到了县城边上的安多民俗文化村,住进了水电暖齐全、家用电器俱全的新居,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
为改变“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窘境,2017年兴海县整合各类资源、筹措各项资金,投资21016万元打造了海南州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兴海县安多民俗文化村。
“项目结合全国电子商务示范县、非遗文化传承中心、文化旅游等项目建设,集休闲旅游、牧业体验为一体,可解决1200户农牧民搬迁入住和后续产业发展问题。”兴海县县长哇多说,如今,在安多民俗文化村,道路干净整洁、新居整齐划一,到处都是新生活的气息。
七月四日,青海省玉树囊谦县扶贫产业园,牧民在学习黑陶技艺。光明日报记者 万玛加摄/光明图片
通过安多民俗文化村项目,在兴海县已有853户3421名农牧民从草原来到了城镇,开启了自己的新生活。杨宗泰说:“扶贫政策就像阳光一样,照在我的家、暖着我的心。”
“2013年,玉树县撤县建市,成为青藏高原上最年轻的城市。经过多年发展,它已经真正成为一座现代化的草原新城。”玉树市委书记蔡成勇介绍,玉树灾后恢复重建共完成了1248个重建项目,16710户农牧民和22439户城镇居民住进新房,完成292个农牧民住房集中建设点配套建设,市区面积从10年前9.7平方公里扩展到如今的14.26平方公里。
如今,站在海拔近4000米的当代山山顶观景台,整个玉树市全貌尽收眼底。城市被绿色和鲜花点缀、雄伟的格萨尔广场、穿城而过的巴塘河,道路上车水马龙的车流,一栋栋极具民族风格的建筑整齐地排列着……
四面八方的游客可以在玉树市滨河路的咖啡馆里度过美好的休闲时光;可以去玉树州博物馆感受民族文化的璀璨;还可以在格萨尔王广场与当地市民跳一段欢快的锅庄;甚至还可以去康巴人家里做客,感受玉树人的热情。这里,正散发着草原新城的魅力。
入住产业园,家庭作坊变大产业
“我们中心有20多人,现在成熟技工月薪在4000元以上。”才角仁增是玉树州囊谦县吉曲乡山荣村古陶器传承工程中心负责人,也是囊谦黑陶制作的后起之秀,2017年,他成立了“山荣村古陶器传承工程中心”,并搬到县里的扶贫产业园区。
“扶贫产业园水电暖设施齐全,还能提供产供销等一系列政策扶持,效果很明显。”才角仁增说。
才丁的“岗帝斯藏香”入住扶贫产业园有3年了,年经营收入25万元。“以前是家庭作坊式的生产模式,现在虽然规模不大,但也算产业化了。”
“目前我们园区以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中小型企业为主,包括青稞制品、黑陶工艺品、藏香、藏酒、民族服饰等6大类产品16家企业,对带动脱贫起到了关键作用。”囊谦县扶贫局局长郭晓荣说,如今,产业园区出产的藏式黑陶、泥塑面具、传统毡帽等特色产品,销往国内外,带领大批藏族群众踏上致富路。
有了产业,脱贫才能有根基。
位于黄河岸边的海南州精准扶贫产业园园区规模、产销能力比囊谦县大得多,已经形成集信息发布、供求交易、物流配送、质量追踪、售后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电子商务综合服务网络体系。
“目前,我们产业园入驻企业52家,海南州5县扶贫产品展示馆共展出特色农牧品牌700余款,产品1800余件。”海南州扶贫开发局局长王学军说,产业园采取“电商企业、扶贫龙头企业+村集体经济、农牧业合作社+农牧户”的带动运营模式,打造电商扶贫产业平台,辐射带动全州426个行政村,其中包括,建档立卡贫困村173个、5.3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王学军介绍,产业园2019年8月自运营以来,通过以“网红”直播带货,苏宁、京东、有赞商城、扶贫832平台、园区企业销售为推手,线上线下销售总额达3000余万元。同时,海南州为发展扶贫产业,加快实施深度贫困地区村集体经济“破零”工程,投资支持并实现深度贫困地区142个行政村集体经济发展全覆盖。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从光伏到“云藏”,绿色发展成经济增长新引擎
站在海南州绿色产业发展园光伏产业园高耸的观光塔上,眼前蓝色的光伏板整齐地排列在曾经杂草丛生的塔拉滩上,一直绵延到天际线,仿佛一片“蓝色海洋”。
“这片‘蓝色海洋’,就是全国首个千万千瓦级太阳能生态发电园——水光风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工程。”黄河水电公司维检中心副主任宦兴胜介绍,他来这儿已经7年,见证了这片一望无际的“蓝色海洋”整个建设过程。
据介绍,海南州绿色产业发展园总面积3028.5平方公里,园区内已入驻企业91家,其中包括:46家光伏发电企业,20家风力发电企业和25家工业加工企业。今年前4个月,园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7.22亿元,占全州的九成之多;工业产值和销售收入都占全州的51%以上,完成税收2.36亿元。
“上天赐予海南州一片蓝色的青海湖,海南州人用自己的双手又打造了另一个蓝色的海洋。”海南州工业商务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周瑾说,园区经济的快速增长,已成为促进海南州乃至青海省绿色发展、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云藏”,是藏文搜索引擎藏文名称的汉文音译,意为“博学老师”。这个全球首个藏文搜索引擎平台——“云藏”就设在海南州藏文信息技术研究中心。
“‘云藏’搜索于2016年8月22日上线,它的成功研发,缩短了藏文信息化与国内外信息化之间20年的距离。”藏文信息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才洛介绍,“云藏”搜索不仅仅打破了藏民族的语言壁垒,更为全球藏文用户打造了一个开放、多元、便捷的广阔网络平台。
“目前访问总量突破35亿次,日平均访问量1000万次左右,用户覆盖全国以及70多个国家和地区。‘云藏’搜索引擎不仅打造广阔网络平台,更是成为各大藏文网统一入口。”才洛表示,“云藏”搜索引擎让我国藏文信息技术发展有了质的飞跃,藏文大跨步进入了搜索时代。目前藏文信息技术孵化基地建设工程也已开工,届时“云藏”将在青藏高原全面打造藏文信息技术产业高地。
采访札记:草原人家气象新
光明日报记者 万玛加
6月27日从河湟谷地繁华都市西宁出发,向南进入黄河峡谷的贵德,越过5266米的巴颜喀拉山,跨过通天河天堑,进入巴塘草原的玉树,再由此向西南追寻澜沧江的足迹,最后到达青海的“南大门”囊谦。
10天时间,2000多公里行程,平均海拔3500米的路途,奔走六座市县的繁忙,跨越十几座大山的惊心。
一路采访,一路挑战,一路收获满满。
在贵德黄河岸边看着碧绿的黄河水,才知道什么是“天下黄河贵德清”;共和塔拉滩浩瀚的“光伏海洋”炫人眼目,惊叹科技扶贫的力量;在子科滩草原七月的细雨中打着冷战,探寻安多民俗文化村里搬迁牧民的全新生活;在经幡密布的文成公主庙,听讲解员讲述千年前民族团结的故事;在玉树抗震救灾纪念馆,感受大爱无疆的国家力量;在澜沧江畔的秘境囊谦,聆听藏族牧民歌唱党的恩情……
在这一次次的感叹中,在一遍遍的感慨中,在一句句的感谢中,我无数次地被感动着。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脱贫攻坚在这片土地上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意义!
《光明日报》( 2020年08月03日 04版)
(作者:万玛加)
很赞哦!(0)
©富田网 版权所有 2012-2023 wuhanzpjj.com
备案号:赣ICP备2023005679号-1 赣公网安备36073002000079号
版权申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xiajingzpy@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